8月17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再次提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事实上,中央最近几次重要会议均提及“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
中国生产力学会会长牛仁亮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的基本盘,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是推动社会新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中小企业对稳增长、保就业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想方设法激活中小企业发展活力
当前,中小企业面临发展困难的局面。
对此,牛仁亮表示,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是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出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外部环境,稳定中小企业的发展预期,破除制约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各种壁垒,不断完善和形成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环境和营商环境,想方设法地激活中小企业的发展活力。
牛仁亮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一是支持中小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规模化发展。增强企业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卡脖子领域、重点核心技术公关领域“补短板”的能力,通过政策倾斜、制度优势,积极培育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支持传统产业领域中小企业新型化发展。要通过政策支持扶持企业全面技术创新和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更新,提升产业升级换代,推动实现传统产业全面新型化。三是支持企业制度创新,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大中小企业可通过构建产业联盟,创新企业融通发展生态,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基于传统产业技术提升形成创新型产业集群。四是加强法律制度保障建设,支持民营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专职副会长马彬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财税政策上,要着力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特别是支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在融资上,要发展动产融资,切实让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发挥应有作用,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在解决招工难和专业技能人才短缺等问题上,要继续强化职业技能教育等。在对出口型中小企业帮扶上,要用好用足外贸领域各项政策,帮助企业规避风险、降低成本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贺俊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助力中小企业持续恢复,应进一步强化政府采购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作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激发中小企业创新动力;强化反垄断执法,构建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市场竞争环境;打破中小企业政策需求和政府政策供给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升中小企业政策效能。
切实把中小企业的成本降下来
成本上升是中小企业发展举步维艰的重要因素。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私营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和费用比国有企业高7.15元,比制造业高2.32元。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对本报记者说,当前,由于上游能源原材料、中游关键零部件、下游产成品、物流配送均供应紧张,技术创新、合规标准不断提高,令市场主体感受到生产经营成本的全面上升,尤其是对中小企业产生了挤压。
切实把成本降下来显然成为当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8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要落实各项降成本政策,增强中下游制造业企业投资动力。央行则通过改革降低贷款利率来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牛仁亮表示,应加大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投融资帮扶力度,设立专项的融资基金,深入落实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的政策,建立对民营企业“敢贷、愿贷、能贷”的长效机制,推动“互联网+金融+科技”的深层次融合。深化资本市场的“放管服”改革,全面贯彻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建设,提升监管部门的法治化水平,降低中小企业上市的准入门槛,提高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比例,不断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马彬建议,从抑制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进一步减税降费、尽快研究企业缴纳社保可选弹性基数的政策等多个层面着力降成本。
“降低中小企业成本不仅要降低融资、人力等运营成本,还要着力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贺俊指出,要加快推动基于OTN等新兴技术的中小企业专线推广,适当降低中小企业专项资费,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能力;加大对中小企业上云用云的补贴,激励中小企业通过购买云服务实现数字化转型、提升运营效率和数字能力。
刘尚希认为,降低和对冲发展成本的根本出路仍是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一方面要完善体制机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形成清晰的多级改革目录和实施方案,避免一套方案全国照搬套用;另一方面应着眼于中长期持续深入全面推进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失衡与资源错配问题,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创造有利条件,为创新创业提供更加宽松的体制政策环境。
作为世界500强企业,平安也在助力中小企业发展上作了不少探索。平安租赁小微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姜怡晟对本报记者透露,截至目前,平安租赁小微金融已为小微企业提供了超过480亿元的资金支持,服务了全国31个省份超4万家小微企业和1.7万家设备厂商。
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国家,类似于新冠肺炎疫情、河南特大洪水等自然灾害都对中小企业造成了巨大冲击。虽然中央和地方的灾后应急援助政策有助于企业灾后恢复,但由于缺乏针对中小企业灾后恢复的长效机制,这些应急政策的响应速度和效果仍有待提升。
贺俊表示,要以构建中小企业灾后恢复援助长效机制为先导,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首先,要强化顶层设计,建议在下一轮《中小企业促进法》修订中纳入灾害援助制度,列明中小企业灾后援助的权力主体、手段、形式,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在援助中的作用。其次,要在国家和地方层面设置梯度化的中小企业灾害恢复援助项目。再次,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灾害援助的组织保障。
“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方面要坚持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切实依法依规全面保障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推动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要在全社会建立起扶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推动和引领中小企业可持续创新发展。”牛仁亮说。
马彬也认为,在法律法规体系上,要切实构建起鼓励中小企业发展、支持中小企业进步、保护中小企业权益的政策体系。在营商环境上,要总结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先进做法,政府切实成为企业的服务者、鼓劲者、保护者。在服务体系上,要立足建立多层次、多元化、全方位的政策、环境、工作服务体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